芸芸众生结花缘(三)
北京月季发展史中的
一段传奇
作者:付丽
播音:AK
编辑:付丽
在上一期的《芸芸众生结花缘》中,我们分享了“冰心和玫瑰花”的情缘。其中,冰心先生就提到了她的“芳邻”——陈于化、杨百荔夫妇。这一期,我们就讲讲他们创造的北京月季的传奇。
中央民族大学校园宿舍内的两厘花田话说上个世界七十年代末,刚刚“脱右”的陈于化被赶出其所在的国家国防科工委直辖的北京工业学院(现北京理工大学),被安置到校办厂劳动。中国人类学、民族学泰斗杨成志教授的长女杨百荔也被分配在这里,陈于化和她同是天涯沦落人,喜结连理,居住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校园宿舍,与费孝通、吴文藻、冰心夫妇成为近邻。
后来,杨百荔得了脊椎血管瘤,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,陈于化就常常陪着她在校园里散步。年代的校园里花木萧瑟,杨百荔随口说:“这里种点月季花就漂亮了,心情也好。”说者无心,听着有意,自此后陈于化就瞄上了家门口一块不足两厘的空地,心里就开始琢磨:“如果在这块空地里种上几株月季……会不会被人揭发、拔掉或嘲笑……但是妻子一定会喜欢!”看着妻子因病而日益行动不便,陈于化下了决心:“就是拼着再大的苦难也要为她种上一片月季花”。
他这样想了,也就开始做了。他想方设法找来种子和几株月季花苗,偷偷地种在那块空地上,精心打点几个月后,红红的月季花一开就是一大片。
妻子杨百荔异常兴奋,拄着拐杖前来帮忙。他们浇水、修枝、扦插、培育,一年过后,这块空地上花团锦簇,成了学院整个灰色基调下最抢眼的亮点,引得很多人前来观赏,其中就有费孝通和吴文藻、冰心两家人。
结识“月季夫人”蒋恩钿有一天冰心先生对陈于化讲:“我给你介绍清华大学的蒋恩钿,她会帮助你的。”后来陈于化才知道,这个蒋恩钿就是被陈毅元帅誉为“月季夫人”的蒋恩钿,她是最早确凿无误地考证出,现在全球占90%的“杂交茶香月季”母本出自中国的第一人,从而澄清了长期以来认为月季或者玫瑰是由欧美引进的洋花的观点。
她在8年中建成了京津地区的4个月季园,将自己精心培育多年的月季捐给人民大会堂,建成人民大会堂月季园,这是我国第一个公共性质的花卉园地,可惜后来毁于“文革”,花圃种上了蔬菜。她首次把近代杂交茶香月季推广开来,使月季成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花卉。
陈于化、杨百荔夫妇从蒋恩钿那里不但得到了许多国外的月季品种,还拿到了很多西方的月季花资料。正是因为这些外文资料,夫人杨百荔发奋补习外语,她决心翻译月季花资料。蒋恩钿的儿子陈棣也因此和陈于化、杨百荔成为朋友,共同著书、成立公司,这都是后话。
种月季、懂月季、著书推广月季陈于化种月季,夫人杨百荔研究月季,月季花改变了夫妻俩的生活。从这块巴掌大的小花园开始,陈于化夫妻全身心投入种花、爱花、画花、写花的情趣和事业,几年下来,杨百荔不但身体逐渐康复,而且还神奇地丢掉了拐杖。
他们感动了不小的人群,花园也一再扩大。年8月,由冰心作序,陈于化、杨百荔夫妇与“月季夫人”蒋恩钿之子陈棣合著的《月季花》一书出版,这是中国第一部月季花专著,后来被人誉为“中国的月季圣经”。
《月季花》一书出版引起不小的反响,多次加印。长白山大山子林场的一个老工人,按照《月季花》书上介绍的种植方法,成功的在长白山中种出了月季花,喜悦之情真是难以言表。于是,他千里迢迢到北京来看望陈于化、杨百荔夫妇。陈于化先生说:想起当年那位老人脖子上挂了两个圆菜板登门的场景,至今仍感怀不已……
而后,他们又出版了第二部书《月季花事》,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慕华作序。多年以后,英国皇家月季花协会的专职记者罗吉特和摄影记者安吉尔,就是根据这本书来中国追寻月季花的历史,并在英国出版了考察日记。
小小月季花园引来高朋满座上世纪80年代初期,陈于化、杨百荔夫妇种月季,不意在北京城竟搅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。首都的月季花事,像一溜轻快地跳跃在小提琴上的重低音音符,奏出了尴尬时代一段轻松而美丽的和音。正气憋屈的人们都将情趣与理想寄托于这朵意义非凡的小花,月季花成为人们渴望新生活、新气象的一种隐喻。
陈于化、杨百荔夫妇非常喜爱月季花,他们心中有一个梦想,就是把大学栽遍月季,让学校成为月季之园。后来,他们种花的区域就越来越大,引起了广泛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yuejihuae.com/csjg/10175.html